公告版位
本格中所有圖文多數引用來自於網路,如果有侵權或違反著作權請即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目前分類:道教知津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心研讀道教資訊者:請上網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道陵之孫張魯,原居漢中,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移居江西貴溪龍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帶流傳,為道教龍虎山宗之肇始。到東晉末,“天師道”代替了 “五斗米道”的名稱。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來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正一道∶ 據《元史·釋老志》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 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庭臣效勞,待以客禮。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子孫世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這是 龍虎山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之始。《通鑒·輯覽》稱∶“元世祖詘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真人。”此實為張氏世襲天師之始。據《元史-成宗本 紀》記載,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張宗演次子張與材(第三十八代天師)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從此“天師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傳》說,正一派道士大都是“專恃符籙,祈雨驅鬼。”一般說,正一道主要從事符籙齋醮。自從道教分衍宗派之後,閣皂山主要傳葛玄靈寶法籙,稱靈 寶派;龍虎山傳張道陵法籙,稱正一派;江西一帶流傳許旌陽法籙,稱淨明派。這三派後來亦均總歸於正一道。 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陽)至山東甯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王重陽說∶“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 一家”、“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以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教其門徒諷誦《孝經》、《心經》、《道德經》。其教規與正一道不相同 ∶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宮觀內,以清修煉養為主要宗教生活內容。 在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臺山道教大煉師張伯端(紫陽)依據《參同契》原理作《悟真篇》,興起了以修命 為主的煉養一派。 由於王重陽之全真道與張伯端開創之丹鼎一派均重煉養;又都依託東華少陽君王玄甫、鍾離權、呂岩為祖師;又因王重陽派興起于北方,張伯端派興起於南方,故王 重陽全真道稱為丹鼎派之北宗,張紫陽派稱為丹鼎派之南宗。據明都印《三餘贅筆》載∶“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 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謂呂岩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後發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處機(自號長春子)所開創之龍門派最為隆盛。邱長春,山東棲霞人,年十九為全真道士,師事王重陽。成吉思汗在雪 山,遣使求之。邱長春應命行萬有餘裏,曆四載而始達雪山。成吉思汗問長生久視之道,告以清心寡欲為要。問治平之方,則答以止殺。成吉思汗甚器重,稱為神 仙,仍遣使送還。其後累降旨褒揚,並命邱長春管領“天下應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長春受朝廷重視,社會影響較大,故龍門派在元代便信徒較多。 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創使人為滄州劉德仁,時在金熙宗皇統年間。《通鑒輯覽》說∶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節危行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傳而至酈希誠,居燕城天寶宮,見知憲宗,始名其教曰真大 道。授希誠太玄真人,領教事。 劉德仁,道號無憂子,滄州樂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歲時遭遇北宋末徽宗、欽宗被金人所虜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變, 隨家徙居鹽山太平鄉。皇統二年(西元1142年),劉德仁二十一歲,托言老君授道,創建了“大道教”。據《宋學士文集》五五《書劉真人事》∶“金皇統二年 十一月,遲明既望,似夢非夢,有老人鬚眉皓白,乘青犢車至,授玄妙道訣而別,不知所之。”又說∶“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犢車相過,摭《道德經》要言授之,曰 ∶‘善識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筆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項∶”一曰視物猶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 聲;三曰除邪淫,守清靜;四曰遠勢力,安貧賤,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食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 而同塵;八曰毋悖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煉養方面,主張”見素抱樸,少思寡欲,虛心實腹,守氣養神。”(元杜成冤《改 建先天宮記》)對於“飛升化煉之術、長生久視之事,則曰,吾不得知。”(元趙琳清《大道延祥觀碑》)但亦從事替人驅狐役鬼、劾召鬼神。據《書劉真人事》 說,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詘劉德仁居燕京天長觀,賜號東嶽真人,大道教以此流傳更廣,“傳其道者遍中國。”劉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 年),前後行教三十八年。該道派五傳至酈希誠,元憲宗賜名“真大道”、六傳至孫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詘統轄諸路“真大道”。八傳至嶽德 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猶不衰,但元以後逐漸衰微,終於消失。 太一道∶ 創始人為衛州(今河南汲縣一帶地方)蕭抱珍,時在金熙宗天眷年間(西元1138-1140年)。其教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 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術,而太一道獨以此出名,頗與天師道相接近。主張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禦世。元王鶚《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謂∶“初,真人既 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籙濟人,祈禳詞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惲《秋澗集》六一《韓君碣銘》謂∶“遠邇向風,受籙為門徒者歲無慮千數”。足 見當時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統八年(西元1148年)詘蕭抱珍赴闕,頗加禮敬,敕所居觀額以“太一萬壽”四字。元憲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 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蕭抱珍為“一悟真人”。蕭抱珍行教達三十年。卒于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 蕭抱珍去世後,由其弟子韓道熙嗣教,仍襲蕭姓,故亦名蕭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觀內建立“萬壽”額碑。太一道“聲教大振,門徒增 盛”(《秋澗集》四七《二租形狀》),達數萬人之多,其流布區域,“東漸於海”(同上)。太一道傳嗣有秘籙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四 傳至蕭抱珍之再從孫蕭輔道,元世祖以“安車來聘”(《秋澗集》三八《清蹕殿記》),並賜號“中和仁靖真人”。五傳至蕭居壽(本姓李),《元史·釋老志》謂 ∶“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宮於兩京,命居壽居之,領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賜太一掌教宗師印”。太一道六傳至蕭全 佑(本名李),七傳至蕭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泰定間(西元1324-1328年)猶不衰。但以後則漸次衰微,終而消失。 淨明道∶ 亦稱淨明忠孝道。該道派發勒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托言許真君(遜)降授給他“飛仙度人經淨 明忠孝大法”,“淨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劉玉清,經他清整“淨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淨明忠孝全書》,正式形成了淨明道。該道派奉許旌陽 (遜)為教祖。行教側重以符籙禁咒驅邪降妖,以守一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傳播於江南,在元明間影響較大。以後漸衰微。 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興起於北方;正一道、淨明道則興盛於南方。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早已失傳。明以來,道教分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其他 一切支派皆歸納於這兩派之中。全真派支派較多,其主要的是∶ (一)五祖派∶即 道教尊奉之東華帝君王玄輔,號少陽,傳少陽派; 鍾離帝君鍾離權(字雲房),號正陽,傳正陽派; 純陽帝君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傳純陽派; 海蟾祖師劉操(字宗成),受於鍾離帝君,傳海蟾劉祖派; 重陽祖師號重陽,傳重陽派。 (二)北七真派∶即 邱處機,號長春,傳全真龍門派; 劉處玄,號長生,傳全真隨山派; 譚處端,號長真,傳全真南無派; 馬鈺,號丹陽,傳全真遇仙派; 郝大通,號廣甯,傳全真華山派; 王處一,號玉陽,傳全真崳山派; 孫不二(坤道),傳全真清靜派。 (三)南五祖紫陽派∶ 即張紫陽(伯端)蝕紫陽派。 石杏林為第二代祖師, 薛道光為第三代祖師, 陳泥丸為第四代祖師, 白玉蟾為第五代祖師。 正一道支派也很多,主要有∶ (一)大茅真君名盈所傳清微派; (二)天師張虛靖所傳正一派; (三)許真君傳淨明派; (四)真武玄武派。道教傳授經籙科儀,舊分三宗,又名三山符籙,總歸正一派。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神是掌管天下財富的神祗;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顧,便肯定可以財源廣進,家肥屋闊。做生意供奉財神是一種傳統習俗,在中國是歷代相傳。因此很多人會擺放財 神的像在家裏或單位裏,希望求取好兆頭。而有些人更是朝夕上香供奉。但很多人均有同一疑問,便是民間流傳的財神有很多種類: 一、財神分為“正財神”及“邪財神” 財神像大致上可分為“正財神”及“邪財神”二類: 1、正財神可分為二種:文財神;武財神 2、邪財神如四面佛、車公元帥等之類。         二、正財神種類 1、文財神種類 文財神有四,分為財帛星君、福祿壽三星以及公正無私的比干以及生財有道的智慧財神范蠢。大多數人都喜歡供奉此類財神,因若能放置在財位上,財源立刻滾滾而 來。    (1) 財帛星君: 也稱“增福財神”, 他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及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他的外形很富態,是一個面白長髭的長者,身穿錦衣系玉帶,左手捧著一隻 金元寶,右手拿著寫上“招財進寶”的卷軸,相貌厚重,讓人一看就知是富貴之相。 相傳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屬於金神,他在天上的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有求必應,最樂於助人;所以,很多求財的人,對他都非常 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供奉。有正常生意的人士 ,可以供奉這一位財神。    (2) 福祿壽三星: “福星” 手抱嬰兒,象徵子女昌盛一團和氣、福澤綿綿;“祿星”身穿華貴朝服、腰圍玉帶,手抱玉如意,一臉富貴容相。為人間信男信女加官進爵,添財進祿有求皆遂意。 “壽星”手捧壽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面上皺紋可以看出他壽與天齊,象徵長壽無病無災;象徵安康長壽。    福祿壽三星中,本來只有“祿星”才是財神;但因為三星通常是三位一體,故此福、壽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視為財神供奉了。倘若把福、祿、壽三星擺放在財位內, 有這三星拱照,滿堂吉慶,撇開風水不談,單是視覺上及心理上也會覺得十分舒服的。 (3)文財神比干:   傳說比干為商朝忠臣,天帝憐其忠貞,因無心而不偏私,故封為“財神”。又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    (4) 生財有道的智慧財神范蠢:   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所以稱其為文財神就理所應當了。 2、武財神種類 武財神在民間常供奉的有兩位:一是黑口黑面的趙公明,一是紅面長髯的關帝聖君。 (1)趙公明:   這位財神黑口黑面、又被人稱為趙玄。這位財神法力很大,可以降龍伏虎、驅邪斬妖、群摩懾伏、招財利市。趙公明這位武財神,民間相傳他能夠伏妖降魔,而 且又可招財利市,即招財化煞而保屋宅平安,所以北方很多商戶均喜歡把它供奉在商鋪中;而在南方的商戶則大多供奉關公。    (2)關公:紅面長髯的關公原名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代的名將,與劉備及張飛結義兄弟,形象威武,正忠義膽,可鎮宅平安,招財進寶。形象威武,他不但忠 勇感人,而且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形狀威武,講信用、重義氣、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小人橫事不敢來 犯,生意便可以興隆、財源廣進,故為商家所崇祀,是人們經常供奉的武財神。   關公像可分為二種: 紅衣關公像--可安放在家中,保屋宅平安。 彩衣關公像--可安放在商鋪之內以招財。 南方人特別喜歡供奉關帝聖君在屋宅或商鋪內。    三、邪財神 邪財神主要有一種:他就是四面佛。四面佛是婆羅門教的一位神,又稱為四面神。四面佛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其四面所求各不相同。一說是:四面分別代表事業、 愛情、健康與財運。正面求生意興隆,左面求姻緣美滿,右面求平安健康,後面求招財進寶。 另一說是:代表慈、悲、喜、舍...凡是祈求升天者必須勤修這四種功德。他不宜置放在神翕內,因為四面佛應該環視四方才能產生效應。倘若供奉在神櫃上便變 成了三面壁,效力便大打折扣,極不應該。 通常四面佛是置放在花園內,用玻璃架蓋上而供奉,或者露天供奉也無問題,這樣他便能四面兼顧,以收制煞招財之效。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無論參訪道門,或是旅遊觀光,均應注意道門禮儀和其中的禁忌。 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圍繞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 也十分聖潔,並由此產生了諸多禁忌。壇場禁忌,總的精神就是:諸多穢不可入壇。也就是說,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 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據《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儀?醮後諸忌第十三》,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 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 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淨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 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 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季之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 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用於敬神;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 靈;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穢泥之物。除此之外,食過 之物、冬瓜、蕃石榴、芭樂、李子、單碗菜也都不能用於祭神。 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所謂敬香者不可不誠,其禁當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為准;忌 用右手撚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齧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門內部具有濃郁的神聖氛圍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講究,都不能夠隨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 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等等。在飲食方面,道教養生之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禁忌。道教特別強調對於酒、 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現今,道教兩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禁絕葷辛;而正一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 心淨而已。 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禮儀。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拱手 就是兩手抱拳。二是見了道士不得問壽。即不得問道士的年齡。三是燒香的禮儀。各地道觀習俗不同。有的地區,可以在神壇前燃燭燒香和焚化紙制“元寶”等。有 的地區,只能在道觀指定的蠟臺、香爐和焚爐中燃燭、燒香、焚紙。有的地區,則只允許燒香祀神,而沒有燃燭等其他習俗。四是叩首的禮儀。重大的道教醮儀,主 祭道士都用中國傳統的三跪九叩儀。如果入門問禁,入鄉隨俗,可以在神壇前行鞠躬禮。 道教宮觀是道士生活、修道和舉行各種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無論道內道外,都要保持道觀的清靜、整潔和莊嚴,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說,進入道觀,應當衣冠整齊,注重形儀,不可光身赤腳,也不可高聲喧嘩。 特別是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必須吃素,因此,在香期內入正一道觀,也不能帶放葷菜。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養生學的研究物件是人。在其宗教神秘主義的色彩中,卻涵藏著幾千年我國人民探討人、人體、人的本質的寶貴經驗。它把人的本身作為考察研究的物件,竭力 去瞭解人體生命的本質、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關係。它把延年益壽、開發智慧作為研究的主要目的,無論生命的機能和物質,生命的新陳代謝過程,生命存在的奧 秘等等,都成為道教養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長期實踐活動中,面對人體這一“黑箱”,道教氣功養生家也曾象中國醫學典籍《內經》所記載的那樣,打開黑箱進行過解剖,如朱提點(疑系宋人)《內境 論》,即為人體解剖記錄。但是,道教氣功養生家們發現,參破人體生命的奧秘僅僅依靠解剖一類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探討的過程中,一般不可能將人打開 黑箱進行觀察;而在煉養的過程中,也不需要打開黑箱。為此,要弄清不可能或不需要打開的人體內的秘密,並從外部控制人體生命的運動,道教養生學就不自覺地 運用了現代控制論中的“黑箱理論”。 要探索人體黑箱之內的秘密並控制其運動,也必須借助辯證思維的方法。這樣,道教養生學的理論體系便在養生學與哲學交互作用中蓬勃發展起來。一個以《周易參 同契》和《無極圖》、《悟真篇》為代表,以重人貴生的人生觀,形神統一的生命說,性命雙修的內煉體系和逆修返源的仙道理論為特色的養生學休系便建立起來。 一 重人貴生的人生哲學 道教氣功養生學最突出的理論特點之一,是它的重人貴生的人生觀念,這是通教氣功養生學得以存在發展的基本前提。從先秦起,中國文化就顯現了一種非神性而重 人性的思想特徵。這種鮮明的思想傾向,造成了先秦文化思想的總體理性環境。正是在這樣一個文化思想環境中,孕育了道教氣功養生學。 二 形神統一的生命觀念 形神問題即身心的關係,是養生理論中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中國哲學重要問題之一。因此,從先秦的思想家開始,即十分關注形神關係的探討。 三 性命雙修的內煉體系 道教養生家提出的性命雙修的思想,是建築在與神相通、形神統一的生命觀上。實際上,性命和形神是兩對可以相通的概念。性,是指人的生命、形體。由於時代的 先後,稱謂和內涵也就有了差異。在漢唐時期,養生家多稱形神共養,唐以後的內丹家則多稱性命雙修。從內容上看,漢唐養生家的形神共養理論缺乏完整性,方法 上比較零碎單調,而至宋元內丹家時,性命雙修的理論非常完整,方法上也相當系統豐富,達到了十分深入精微的程度。 四 逆修返源的仙道理論 道教氣功養生學的理論基礎是類比宇宙論的人體生命哲學,這種哲學可用內丹學常用的“人身小天地”一語加以概括。其說與印度瑜伽教之說頗為相近,而與中國佛 教之學大異。道教氣功養生理論根據《陰符經》“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之說,認為人身為一小天她,而與宇宙大天地同一本體,同一運轉規律,同一生成程 式。因此,類比宇宙論以為探清人體生命發生的本原與程式,便可找到煉丹成仙、超出生死之道。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養生學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淵源於中國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是先秦神仙家思想、老莊道家煉養學說及秦漢方仙道、黃老道發展的必然結果。和道教的創立一 樣,道教養生學的產生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道教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是基於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道教養生學的問世則是先秦兩漢科學文化發展的結 果。 在哲學思想方面,處於社會大變革風雲中的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出現了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兵家、名家、法家、縱橫家、神仙家等,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 繁榮局面。諸子百家之中,除道家、神仙家對道教氣功養生學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最大以外,儒家、墨家、陰陽家亦有相當的影響。 我國古代有“生死有命”的說法。《孔子家語·本命題》說,“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優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 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備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後有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期而 生臏,然後能行;三年囟合,然後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二八而化;女 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齔,二七而化。一陰一陽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即把生死的變化歸結於陰陽的運動,認為隨著陰陽兩種原素的不斷地 消長,人的一生從嬰兒、少年、中年,以至老年、死亡,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應該承認,這種觀點是不悖科學的。 當然,儒家內對於性命的看法也是有分歧的。如孟子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認為性乃 所受於天,故存心養性乃所以事天。夭壽皆命,對之不存疑慮,惟修身以立命。立命即肯定自己的性命。 荀子對於命的態度,則講制而用之。他說:“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天論》),主張制裁天命而利用之。命 雖然是有的,但人不應止於待命,而當設法控制它,利用它。這是荀子獨有的思想。 《易傳》中也頗講命。《象傳》雲:“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系辭傳》雲,“樂天知命故不憂。”《說卦傳》雲,“窮理盡性以至於 命。”後來的學者即把這些觀點看作是儒家對於性命的一貫心傳,並把易學惟崇為闡述性命至理、天人合一的理論。 儒家的這些性命學說,許多觀念都為道教養生學所吸收,尤其荀子人定勝天的“戡天”思想和《周易》的理論體系,對道教養生學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 墨家對道教氣功養生學的影響,主要是它的五行學說與人為的變化觀。我國古代的五行說,初期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認為水、火、金、木、土是構成整個世界的五種 最基本的物質。到了戰國時期,這種思想為唯心主義所剽竊,產生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五行派。他們把五行排列成相生相勝的系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反之,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這就是所謂“常生常勝”。鄒衍的這種迴圈、凝固的“五行常勝說”,對於我國科學的發展起到了 一定的阻礙作用。 後期墨家打破了這種學理,在五行相生相勝的舊說上,提出了“五行毋常勝”的新主張。《墨子·經下》說,“五行毋常勝,說在宜。”《經說下》解釋說:“五○ 金、水、土、木、火、離。然火爍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金之府水,火離木。若識麋與魚之數,唯所利。”在這段文句中,既駁五行相勝之說,亦斥五行相 生之言。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最重煉養,煉指煉精煉氣,養指養性養神,亦稱習靜。他們希望通過一定的修煉,達到延長壽命、甚至長生的境界。為此,道教所從事和宣揚的煉養方法很多, 如符錄、祈禳、禁咒、靜功、動功、氣功、處丹、內丹、房中、辟穀、服餌等等,這些方法統稱為“道術”,與“方術”、“方技”、“方伎”是一個意思,道教中 人也有稱為“仙術”的。 劉勰分道家為三品,上品為先秦時代老子的清淨無為之道,中品為秦漢方士們的神仙服餌之法,下品為東漢末期張陵五斗米道教的篆錄禁魔之術。其後阮孝緒在《七 錄》中又將道教(包括道家)分為方內道和方外道,方內道的具體內容包括道部、陰陽部、緯懺部、五行部、蔔筮部、雜占部,方外道是服餌部、經戒部、房中部、 符錄部。宋馬端臨重新做了一個新的分析,他在《文獻通考》中評述說:“道家之術,雜而多端。”還對道術作了一個扼要的介紹。說:“清淨一說也,煉養一說 也,服食又一說也,符錄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認為黃老列莊之書,所講的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松靜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李少君、 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言符錄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 以上幾家說法,概括了道教的煉養方法,也說明了道家的發展情況。後來的人們更簡潔地把這些方法分為煉養和符錄兩類,前類為丹鼎派所運用,一般把魏伯陽、葛 洪及宋元內丹派歸為丹鼎一派;後類為符錄派掌握,張道陵的天師道與金元時期的正一派均系符錄一派。在這兩類道術之中,又以煉養一類與氣功養生學關係甚為緊 密。根據不同的特點,我們把道教煉養方法大致分為六類,即靜功、動功、氣功、房中、外丹、內丹。 靜功,在道教中又叫性功。所謂“性”,是指性情、理性、心神。修心養神,即為性功。心與性本為一體,不易強分,性為生命之體,心為知覺靈明之樞,無生命即 無知覺,無知覺亦不成為生命。換而言之,性為心之體,心為性之用。故養心亦所以養性,煉性即所以煉心。心的本體是無為的、不動的;動則叫作神。所以又說: “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就是說神藏於心,動則為神,無為之動為元神,有為之 動為識神。張伯端《悟真篇自序》中說:“欲體至道,莫若明乎本心,心者道之樞也。”《登真隱訣》亦說:“教人修身,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故修 煉以修心養性為主。教人鍛煉其純真之心,不被雜念所淆亂。 心神性情最易外馳追逐,沉溺於宦場情海名利之中,以至氣血虧損,生命短促夭折。《淮南子·原道訓》說:“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 心之過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喑,驚怖為狂。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通而不變,靜 之至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不與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則通於神明。”所謂“五者”的內容,均為心性修養的方法。 道教中人還通過靜功涵養道德。他們認為人的是非好惡都是由欲望而起,但人不可能無欲無念,故主張節情寡欲,為此制定了許多戒律,作為修道者必須遵守的行為 規範。能守戒律,不為物欲所役使,始能破除煩惱,大開覺路。這類的戒律很多,律條有簡有繁、少者5戒,繁者1200戒,普通的約有300條左右,分為上品 戒、中品戒、下品戒,由之可見其嚴格。這些有關道德修養的規定,于修心養身有密切的關係,是道教氣功養生學的組成部份。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功是由古代相傳的導引發展而來的。它將行氣、漱咽、按摩、肢體運動相結合,形成了以動物象形運動和導引體操兩大類為主體的健身術。前者繼承了先秦彭祖導 引法的傳統,模仿各種動物動作進行鍛煉,有熊經、鳥伸、鳧浴、魚躍、鴟視、虎顧、龍導、龜咽、燕飛、蛇屈、猿據、兔驚、狼踞等等,以華陀五禽戲最為出名, 是現代氣功中大雁功、鶴翔莊一類的前身。後者是根據時人對人體生理醫理的認識而創作的,其主要動作有啄齒、漱唾、握固、咽津、頓踵、叉手、伸足、熨目、引 耳、摩面、幹浴、托頭、仰手、前推、後仰、振膝、引腰、卷臂等等。至南北朝時,這些方法大都組合成為一套套的術勢,形成了由叩齒、行氣、導引、按摩等分節 組成的成套的導引體操。陶弘景《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北周成書的道教類書《無上秘要》,宋張君房編輯的《雲笈七籤》以及道教煉養類書 《道樞》、《修真十書》中,都記載了這類方法。 道教中人很重視導引,修道者大都經常作這種功夫,意圖益壽而達到長生。導引典籍中列導引法千有餘條,而且各個宗派還自有秘法,總之法勢很多。陶弘景整理漢 晉以來諸法,若有《導引養生圖》、《導引按摩篇》,有關華陀五禽戲法勢的最早記載即見於《導引按摩篇》。《真誥·協昌期》收有魏晉道教上清派導引法數十 種,而以按摩頭部、五官功法為主。更值得一提的是《養生方》與《養生方導引法》兩部著作,其中收載了幾百種治病功法,且根據不同的疾病分門列類,這種將道 教養生本與祖國醫學相結合的嘗試十分可貴。正因如此,隋代醫學家巢方元所撰的《諸病源候論》中,絕大部份引用了《養生方》、《養生方導引法》所載的導引氣 功方法,成為一部我國傳統醫學與道教內煉術相結合的典範著作。後世流行的張三豐武當拳、內家拳、龍虎功、太極拳、八卦掌、行意拳等等,都是屬於道教導引動 功之類的煉養功,導引動功可以療病健身這是不必懷疑。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咒語與符籙一樣,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治病者,加《咒棗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於內丹修煉者,如《淨口咒》《淨身咒》《淨天地 咒》《安魂定魄咒》《坐煉咒》等。有用於驅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災符咒》等。有用於雷法者,如《起風咒》《起雲咒》《起雨咒》《起 雷咒》等。就其語言內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為陳述心願、頌揚威德之詞;有向一般神靈進行呼召役遣者,大多為命令之語;有向鬼蜮進行詛咒、呵 責者,大多為斥責,威嚇之詞。其語言形式,大多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組成的韻語(以四言為最多),少數為長短不齊的無韻語,還有一些夾有梵文譯音或純 為梵文譯音的咒語,如"唎吽囉吒"等。咒語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結。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 行。張天師,漢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②茲舉道書所載數例,以見一斑: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萬神之宗。威嚴大道,遊行太空。坐南斗內,立北斗中。紫微大帥,天皇賜功。……金闕玉房,大有神功。怒動天地,日月失光。氣吞五 嶽,傾摧四方。順吾咒者,速來伏降。違吾咒者,傾死滅亡。急急如律令。③《淨身神咒》: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龍白虎,隊仗紛紜。朱 雀玄武,侍衛我真。④《致雨咒》:五帝五龍,降光行風。廣布潤澤,輔佐雷公。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聽從。敢有違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⑤道士念咒,有出聲的念,有不出聲的默念(稱心咒、密咒)。念咒時,常配合掐 訣。所謂掐訣,即將手指的指根、指節、指頭、指甲背等處,分別與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或模仿某種形象,作 出伸、屈、拉、勾、交等各種手勢,即成各種訣。《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雲:"訣有七百餘目","凡掐訣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將治事。"⑥意謂以 此手訣,上通神真,役使神將,治伏群邪。 咒語的思想基礎,與符籙一樣是鬼神論。但也有人認為氣功師如運用這一形式與存思,行氣相配合,或許有助於集中精力誘導意念,使其容易進入氣功能狀態。不 過,這也有待實踐的檢驗。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法道士根據天人感應的思想,不僅設想出人的精神可以感通天地,影響自然,而且還進一步設想可以主宰天地、創造自然。《道法會元》卷一《法序》說:"了一 心而通萬法(按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引者注),則萬法無不具于一心,返萬法而照一心,則一心無不定于萬法。"認為只要行法者有很深的內煉工夫,就可隨心 所欲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並可以自己的先天元氣變現出雷神將吏來。白玉蟾《玄珠歌》注雲:"雨者腎水也,運動自己陰海之氣,遍滿天地,即有雨也,晴者心 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燒開自身氣宇,乃晴也。" 又說"心為鄧帥,肝為辛帥,脾為使者。意誠則使者至,肝怒則辛帥臨,心火奮發則飆火降。"《清微丹訣·發用章》雲:"耳熱生風,眼黑生雲,腹中震動即雷 鳴,汗流大小皆為雨,目眩之時便火生。……臨壇之際,撥動關捩,隨竅而發也。耳熱則雙手玉文運起,從腰腎間上升至耳,一拂而上,即南風;下,北風;前東 (風)而後西(風)也。眼裏即如上運升,以目光直視長空,散雲瀝黑,目動而止。腹震動,即以局運,從腰間上升至耳,以局提提耳三。按而發,汗流不止,或大 小迸急,則以身振動,竅穴俱開,大雨如注。……已上關捩,在大靜定中,所謂無中生有,不可以為無心作,不可以有心求。 平日工夫純熟,至此自然而神,不知其所以神。"道士所作的一切法術,無論是求雨、祈晴、召神降妖等,無不是在上述思想指導下進行。《道法會元》卷七十七有 求風、雲、雷、雨、晴等術的記載,如《起西北方風訣》《起雲訣》《起雷訣》《祈雨訣》《祈晴訣》等。其《祈雨訣》雲: "先存神,運祖氣歸肝宮,九周,令木氣盛,運行至絳宮,生心火,三周,令火旺盛。先教陽極,庶幾陰生也。然後以此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七周,要令水 旺。方以此水克火,五周,克得火都消滅盡渾,無一些火氣。五行之氣都化水,歸黃庭,升上風池,透出兩耳,則為風;升上山嶽,透出神廬,則為雲;以雷局作 用,升上頂門,吸喝出,則為雷;升上泥丸,入華池,運神水噴噀,則為雨;升上絳宮,閃目出,則為電。五事都只從黃庭一個作用中化出來。"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禁術可大別為"氣禁"、"咒禁"兩類。《抱樸子內篇·至理》記氣禁,其文曰:"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 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氣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 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氣禁之,皆即絕,此是氣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過,無不中傷,而善禁者以氣禁之,能辟方數 十裏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 又能續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其《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善用氣者,噓水,水為逆流數 步;噓火,火為之滅; 噓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動起;噓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 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即時皆愈矣。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氣,亦登時差也。"《抱樸子內篇·登涉》在記述氣禁之外,還記咒禁。謂"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 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涉江渡海則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導前辟蛟龍,萬災消滅天清明。"又謂:"若道士知一禁 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則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諸藥也。"《葛仙翁肘後備急方》還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熱諸藥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諸病方》 《治為熊虎爪牙所毒病方》等,皆用咒語治病,其法與咒術無異。可大別為"氣禁"、"咒禁"兩類。《抱樸子內篇·至理》記氣禁,其文曰:"吳越有禁咒之法, 甚有明驗,多氣耳。 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氣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 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氣禁之,皆即絕,此是氣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過,無不中傷,而善禁者以氣禁之,能辟方數 十裏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 又能續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其《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善用氣者,噓水,水為逆流數 步;噓火,火為之滅; 噓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動起;噓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 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即時皆愈矣。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氣,亦登時差也。"《抱樸子內篇·登涉》在記述氣禁之外,還記咒禁。謂"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 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涉江渡海則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導前辟蛟龍,萬災消滅天清明。"又謂:"若道士知一禁 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則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諸藥也。"《葛仙翁肘後備急方》還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熱諸藥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諸病方》 《治為熊虎爪牙所毒病方》等,皆用咒語治病,其法與咒術無異。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是在我國早期帝王時代形成的宗教。其信仰內容,具有我國古宗教意識的特點。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 宙空無之間所存在的萬物,都是由真空育化而生。真空,是真空純至靜之空質;大氣空無之間是氣質;空無之間所存在的物體是物質。空、氣、物三者不同質,是真 空起的變化。物、氣、空三位一體,源於真空。真空內含氣體、物體,孕育、變化,化而顯,不化則隱,並非無,所以真空看著空,實不空,因此稱妙有。真空本質 純至靜,靜到極點生動。靜之極而動,此自然規律,自然育化萬物之本源真理。宇宙空間萬物,皆本自然育化而生,有條有理不差絲毫,周而復始,生生息息永無了 期,因此名爲自然規律。真空爲自然規律的萬物之母,真空名爲無極。○即此意。真空純至靜,靜到極點,內含之氣生,是爲動。⊙即此意。渾元之氣靜到極點清濁分開,即 太極, 重濁者爲塵,輕清者爲大氣。陰陽分,是爲天地。天陽地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天下降之氣爲陰,地上升之氣爲陽,名爲天地交泰。天地中間萬物生,此即是人 類世界。地球是渾元氣之微塵合成之凝固體,所以叫塵世大地。天體是渾元氣之輕清氣而升成,叫青天。物體是陰陽五行之氣化合而成,叫物質。宇宙萬物,體系分 三:真空萬物之母體,變化之大氣體,物質體。是自然永恒體,即真空;是變化大氣體。即氣流;交 配物質體,即萬物。真空爲源,氣因源生,變而爲流。物因氣變而結成物體。真空育化萬物原理,喻如白紙轉成畫。空白紙,上畫青天,下畫大地,中畫萬物,空白 紙用筆畫而萬物生色,蓋白紙,空白本質全無,更名爲畫。紙是本質,畫是顯相。宇宙間萬物是顯相,真空是本質。空白紙一畫而成畫,真空育化而生萬有。人存在 天地中,天地居於真空。真空育天地,天地育萬物。物質質變而無,氣質質變還空,真空不變永恒。氣空、物無是無常、幻有、暫存。真空永恒、無而再生,空而再 有。自然真空育化萬物,生生息息。因此,萬物永恒,只是變幻無常。源生永恒萬物亦永恒。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