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藏山的開十二門法(二)
4·開血門 :人體裏的血如河中的流水一樣,El夜不停地流動著,當流到某一個部位時,人體的那個部位因受到了損傷,氣血被阻礙不能流通,並使全身受其牽制,人就有了病的症狀。若能反其道而行之,開其門戶,使氣血流行,則筋脈自舒,其病自消。
(1)令患者仰臥床上,醫者站在患者側面,雙手立掌四橫指紋點按在患者腎經路線上,左手點按幽門穴(巨闕穴旁約五分鐘即胸骨正中線任脈劍突下約二橫指),右手點按石關穴(幽門穴下三橫指處)。時間5~6分鐘。
(2)雙手立掌四橫指紋部點按在任脈路線下脘穴。(任脈正中線胸骨劍突下約一5橫指處),水分穴(任脈線下脘穴下約一橫指處),神闕穴(任脈線水分穴下約一橫指即臍中),陰交穴(任脈線神闕穴下約一橫指處),氣海穴(任脈線陰交穴下約半橫指處),石門穴(任脈線氣海穴下半橫指處),關元穴(任脈《i勤峨嵋佛家醫葯密功口
線石門穴下約一橫指處),中極穴(任脈線關元穴下約一橫指處)。時間5~6分鐘。
(3)雙手拇指點按肝經陰簾穴(臍下5寸正中線旁開2寸之腹股溝內之氣衝穴下2寸大腿內側),時間5~6分鐘o
(4)雙手拇指按脾經血海穴(屈膝,於髕骨內上緣上兩橫指處),時間5~6分鐘。
(5)雙手拇指點按胃經足三裏穴(外膝眼下約三橫指處),時間5~6分鐘。
(6)雙手拇指點按脾經三陰交穴(足三裏穴下約四橫指小腿外側部),時間5~6分鐘。
(7)雙手拇指點按腎經湧泉穴(足掌正中),時間5~6分鐘。
(8)雙手指尖握住雙足五指節,時間5~6分鐘。
最後在腿部內外兩側拍擊,順氣81次。
5·開中門: 中門,即中焦之門。中焦是溝通上焦和下焦的關鍵。以部位而言,中焦指膈下至臍P2 1-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脾主運化,胃主納食。脾為後天之基,其功見於摩擦胃部。脾之功能正常,積滯自消。建裏穴位於脾臟部位,為健脾開氣的要衝。闌門穴在大小腸交匯處,為食物由小腸轉入大腸暫停之所,無論虛實各症,均需先放通此穴。具體作業為:
(1)患者仰臥位。醫者位於右側,先以左手拇指迎住巨闕穴部位(任脈正中線胸骨突下約兩橫指週圍環形部位),再由右手中指按住闌門穴(任豚腹部正中線臍上約一橫指半處),旋轉推按,俟指下感覺氣通為度。
(2)再以右中指換按建裏穴(任脈腹部正中線劍突下約四橫指處),旋轉推按,以氣通為度。
6·開火門: 命門之火,為腎氣蒸騰,腎陽壯旺之本。可調帶脈與全身之陽,平秘陰陽,以使陰陽和氣運轉全身。
(1)患者端正直坐,醫者左手中指對準患者督脈路線上的腎俞穴(命門穴旁約一橫指半處),右手中指對準任脈路線上的關元穴(臍下三橫指處),同時用中強度的力量,各點擊5次。
(2)醫者左手中指對準命門穴,右手中指對準中極穴(臍下四橫指處),用同樣力度同時點擊5次,然後左右手成掌,雙手掌心分別貼緊在命門、關元穴上,左手在命門穴,右手在關元穴,各向反時針方向轉旋18次。
7·開肺門: 肺位於胸中,主一身之氣,為呼吸外氣之府庫。肺有肺門,位於胸部正中線旁開一寸,與胸骨柄、體聯結部相平處(天突T--橫指旁開一橫指處),左右各一穴,俗名氣通穴,為開胸順氣之要穴。
(1)患者仰臥。醫者位於右側,以右手拇指和中指分點兩肺門穴,以食指勾點天突穴,持續著力,以病人自覺氣通為度。
(2)醫者右手順勢放平,掌根落於天突璇機華蓋一線;左掌覆於右手上,隨患者呼吸合力下壓,約3分鐘,可使胃中濁不得上逆而下降。
8·開筋門: 人體中筋門共分為四處:一為雙手腕後橫紋中與一窩風正對,二為雙肩井中兩條大筋,三為背脊左右處兩條大筋,四為雙腳解溪穴處之筋。筋門為諸經之祖,提之眾經皆動,百病皆效。可使週身氣血流通,各臟腑氣分舒暢。
(1)醫者將患者的雙掌後腕橫紋穴和正對掌背的一窩風穴處,用左右手的拇指各朝左右拔筋5次,要拔得乾脆利落;然後用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掐住此處,用力推至中指尖。
(2)醫者以雙手拇、食、中指分別掐住患者雙肩之大筋向上各提3次,然後突然丟下,再用雙手掌拍擊肩井穴7次。
(3)醫者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將督脈絡線上脊兩旁的大筋向上連續提起5次,然後突然丟手,再將雙手拇指放置於雙大筋上分別直推至中髂穴(臀肌部)處共3次,順著路線搖動而下。
(4)醫者用雙手大拇指分別掐住患者雙足的解溪穴部位(腳背彎處),分別各向左右撥7次,然後順此路線由足一窩風穴直推至內庭、八風穴。
9·開骨門: 人體骨之關節多集中於背脊督脈一線。脊椎,俗稱脊柱、脊樑骨,起著支援人體的作用,由33個脊椎骨組成(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骨5個和尾椎骨4個)。 其作用中量最大為頸椎,腰椎次之。脊椎是脊髓的主要保護階組,稍有損傷即易累及神經。古稱椎骨為杼骨,上椎尤大,特名大椎,為調益陽氣之總綱。凡治療腰背 部及督脈各疾病時,必須先施治大椎穴。其旁有大杼穴,為骨之會穴,善治骨軟無力。另有魂門一穴,專治筋攣骨痛。以上各穴,均為開骨之要處。
(1)醫者先點眉弓,推頸部三經路線;拿風池,切擊肩井,重拿大椎(與肩平之後督脈正中線上),大杼(大椎旁開一寸五分處),拍擊魄戶(督脈正中線旁開三寸,平肩下一寸處)、魂門(魄戶穴下六寸處)。
(2)醫者以拇指加強力度點按大椎穴9次,重拿肩髑穴9次,然後將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按文檔次一個個地拍擊,震動,以調和各骨關節的氣血。
10·開神昏: “神昏”即神志不清,或全然不知,多為邪阻清竅、神明被蒙所致的一類危急癥候。凡屬治療神識之穴位,感應最為靈敏,均合按摩之套用。以按摩療神昏較之它法,其成功最速且方便舒適。
(1)醫者以指甲尖,掐刺患者鼻取嚏。再點擊百會,掐點人中、素髑或禾髂(人中穴旁五分處)。
(2)醫者以手指撥拿患者合谷穴,掐五指端、大陵(掌橫紋兩橫指小臂內側上)、內關(大陵外兩橫指處)。
(3)兩手指點按腿部承山穴(膝窩正下四橫指小腿肚處),重拿崑崙(足踝骨處)、解溪(足踝彎處)、僕參(足跟處),最後頂按湧泉穴(兩足掌心處)。
11·開汗門: 汗從皮膚而出,肺氣通於皮毛。古稱汗毛孔為鬼門,故此法又稱為“開鬼門”。
(1)醫者以手指拿患者風池、風府穴,掐拿合谷穴,復溜或-溫溜穴(位於前臂伸側橈側緣上,腕橫紋上二寸),掐中衝穴(中指尖),揉運內勞宮穴,推三關(患者前臂由魚際紫側推至曲池),用指掐拿一扇fj(食指與中指間掌背)、二扇門(最後二扇門間)。
(2)醫者以指點按肺俞(督脈正中線平肩下3寸,旁開1寸5分處)、百勞(位於項部,後髮際下一寸,從正中線左右旁開各一寸處2穴,第一胸椎即督脈正中線平肩處左右旁開各一寸三分處2穴。共計4穴)。
12·開風門: 開風門即是祛風調水,平和陰陽。推調腎水以驅風寒雜症。具有強筋潤骨,平秘陰陽之奇效。
(1)醫者令患者俯臥於床上,在患者督脈路線上,點按天柱穴、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身柱穴下2寸)、靈台穴、至陽穴、筋縮穴(至陽穴下2寸)、中樞穴、脊中穴、懸樞穴(脊中穴下2寸)、命門穴、陽關穴(命門下2寸)、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各點按5次,穴位相距均為1寸。
(2)點在督脈旁開1·5寸間的膀胱經,大杼(平肩)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各點按5次,未註明穴位間相距均為1寸。
(3)點在督脈旁開3寸的膀胱經;附分穴,魄戶穴、膏肓俞、神堂穴、濾遮穴、膈關穴、魂門穴(膈關穴下2寸)、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脆肓穴(志室穴下5寸),秩邊穴,各點按5次,未註明穴位間隔均為1寸。
(4)雙手拇指捏掐於兩側脊柱旁,由下向上做推捏脊5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