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玄上人大道真經(二)

2010/09/03 13:38

心者  有形之物  諸根須靜  性者  無形之體  萬物宜空  三才之品  人為貴  勤學玄機而脫俗  萬物之生  道為寶  修鍊汞鉛而證聖  修道之士  讀書識禮  先行善而後修道  先養性而後明心  內修其心  外行其善  心能修  當得其靜  善能行  當得其正心  心靜則通神  身正則性明  外造功  內立果  其功成果滿 好赴龍華會


先天之祖炁 修道者 不可不養也 人身未生以前  一點太極而己  既出母胎以後  一點元陽而已  性依此祖炁以為主  命得此祖炁而不壞  性命之道玄妙無窮  性者理也  在天為理賦之於人為性  炁者命也  在天為氣  授之於人為命  性在人  而命在天  性屬陽  而命屬陰  命不離性  性不離命  理不離氣  氣不離理  故性命不離天人  天人不離理氣  理氣不離太虛  體天道之化育也


天地間有形斯有氣  有氣斯有理  理之所在  性既具焉  性之所在  既凝焉  性命之所在  大道既生焉  道在理氣  理不通  氣不聚  未可言道  道在性命 


  性不養  命不修不足為道  先天之道  一炁而已  性之於人  或優或劣  命之於性  或短或長  養性克復先天之命  必須消除邪念  修命保全後天之性  務宜靜鍊玄功  外對境以忘情  內以空而絕慾  性命雙修  以臻功用  培養先天祖炁  方得入法之門  修命者  鍛鍊精氣神三寶  以復其命也  精不漏洩  氣不虧耗  神不消散  修命之功也  神氣和合  永不分離  久聚靈光於不散  自然得陰陽二炁  融合一團  水火相濟  陰陽和順  久之大丹必成也


養性者  不著於空  不著於色  行行自在  不著於實  不著於虛  處處消遙  邪念不萌  慾心不動  真理常靜  智慧自生  萬物皆空  而性自明  一塵不染  而性自漸  培養祖炁  認明本來先天靈性也  勤練大丹  氣無主  未能成  溫養妙葯  神不守  難得就  先天大道  離中之靈曰性  坎內之氣曰命  初必養性以全真  次則修命以格物  天人性命之學  三教聖人傳世久矣


自古至今  修道之士  幾崮能知真理  通達其道  命在天  性在人  兩儀之祖炁也  時時不忘跟本  刻刻常存心性  久久自明矣  由靜而虛  使我祖炁朝元歸兩儀  而返太極  謂之還原  從泰急而入無極  返本復命歸根也


坐禪之道者 陰陽造化之理也  得玄運法  可以長生  忙修瞎鍊  亦可致命  参禪者  有回生起死之力  有超凡入聖之功  参禪學道  修身養性  談之甚易  行之猶難  玉版者  其中皆有妙奧玄機  参禪者  學道最寶貴之物也  坐不可不正  坐不正  則氣不能調平  坐不可不誠  坐不誠  則性不能光明  坐不可不默  坐不默  則心不能虛空  坐不可不靜  坐不靜  則神不能充凝  氣平可得息通  性靜可得命固  心空可得神守  神凝可得氣接  於是神守於內  炁皆於中  命固於爐鼎  息通於任督   血氣調合  水火相濟  虛中之靈  歸於一竅  寂中之妙  聚於玄關  河車之路通矣  尾閭之關接矣  真氣凝結於丹田  何患乎九轉大丹鍊不成也


自古三教聖賢  留有書典傳世  太上清淨經  呂祖指玄篇  釋迦金剛經  孔夫子易經  其秘奧玄機  雖散之萬殊  歸為一本  倘能依法修持  皆能超生脫死  證聖成真  輪迴永免  快樂自在


靜坐之理最要寡慾  敬神鍊功之道  不外存誠去妄  靜坐参禪  身心定靜  無念為宗  清靜為旨  明心養性  諸惡不染  得悟性命精微之理  能明陰陽消長之機  可以去人慾之私  可以全天理之正


休為名利蔽之  以亂其性  莫使物慾擾之  以動其心  心者  身之主  性者  命之原  是故此心若失  此身亦傾  斯命亦絕  心不靜  参禪不能通神  性不純  鍊道難的受益  學不老之法  只有靜觀  鍊不死之功  惟有絕念  外除六賊  內銷七情  鍊丹以通正竅  参禪而達玄關  若修持不得法  最易走火入魔  故修道者  不可不慎矣


靜坐参禪之時間  以子午卯酉為宜  子時為陰陽生之候  午刻為陽極陰生之時  此時靜坐  靜心養性  得奪天地之正氣  並運造化之真靈  歲月日久  三寶不壞  由神鍊成純陽之體  由氣化為純真之氣  由氣還到清靜之虛  凡股超而聖胎結矣  庶幾大丹可成也


際此三期大道宏開  不論在家出家  皆可修鍊大道  修道者  貴在能耐  耐而能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修道法分享 的頭像
    靈修道法分享

    *靈修道法*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