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 2011-09-05 13:42:04 |
一、肺排毒 肺主氣,當肺部清潔的時候,你會發現呼吸有力,氧氣充足。 肺排毒給身體氧氣 毒發狀況: 1、面色無光。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2、便秘。肺臟和大腸是一套系統,當上面肺臟有毒素時,下面腸道內也會有不正常淤積,就出現了便秘。 3、多愁善感。毒素在肺,會干擾肺內的氣血運行,使得肺臟不能正常舒暢胸中的悶氣,被壓抑得多愁善感起來。 最佳排毒時間:3-5點 如何排毒: 1、飲食:百合提高肺臟抗毒能力 肺臟向來不喜歡燥氣,這樣很容易導致積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養肺滋陰的功效,可以幫肺臟抗擊毒素,食用時加工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百合中的汁液會減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2、穴位:彈撥腋下極泉穴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第一要穴,它位於腋動脈搏動處,經常彈撥極泉穴,有流通氣血,養護肺部,寬胸理氣的作用。固定食指、中指並使指尖輕輕上扣,一前一後地來回彈撥條索狀物就可以了。但是彈撥時並不是越用力越好,彈撥力度應柔和。 3、動作:靠呼吸打通任督 人體有任督二脈,而督脈的端口在舌頭上,任脈的端口在舌下。平時呼吸時,督脈和任脈同時斷開,如果你在呼吸時用舌尖頂住上顎,兩脈就能接通,人體氣息就能轉化自由,加速肺部排出濁氣。每天清晨進行10分鐘這樣的呼吸練習,兩周即可出現明顯效果。 4、生活方式:享受喜劇時光 導息是中醫滋養肺部的方式,看喜劇片能獲得與導息同樣的養肺方法,大笑時你的呼吸能瞬間加快加深,讓你不自覺地快速深呼吸,不僅能激活肺部細胞,還能加速肺部排毒,讓你身體變輕快。
二、腎排毒 腎藏精,是維持生命、滋養器官並促進機體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 腎排毒促進生長髮育 毒發狀況: 1、面部或者身體水腫。腎臟管理著身體的液體運行,當液體在體內無法正常運行時,身體就會水腫。 2、疲倦感增加。當腎臟負荷過大,還會使人感覺四肢無力,體倦思睡。 最佳排毒時間:17點-19點 如何排毒: 1、飲食:500ml豆漿保腎氣 豆漿的營養價值已遠遠超過了牛奶和鮮榨果汁,豐富的大豆蛋白讓它具有很強的護腎作用。每天喝500ml左右的豆漿,能夠讓你保持平衡的腎功能,保護體內精氣。 2、穴位:天突穴、廉泉穴最有效 天突穴位於頸部前面,兩鎖骨內側,每天點壓天突穴,能有效使腎經運行通暢,還有補陰的功效。廉泉穴位於頸部正中線上,經常用大拇指點揉,能強健腎功能。晚上身體敏感度比較高,可以在每晚睡覺前,反復按壓這兩個穴位。 3、動作:讓雙腳充分吸足地氣 腎排毒時段,很多人都開始為一天的工作收工,以便儘快享受家庭生活。而在此時,卻是腎經最忙碌之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脫下鞋子,讓腳面緊貼地面,全身向上提拔的同時,讓雙腳抓地,堅持3分鐘。此時就可以有效地刺激腎經穴位,讓身體內的液體迴圈達到通暢。 4、生活習慣:別再睡前喝太多牛奶 喝奶後的兩個小時是牛奶中的鈣質通過腎臟排泄的高峰期,如果這個時候處於睡眠狀態,在尿液濃縮的情況下,腎臟內的鈣會在短時間內驟然增加,從而增加患結石的風險。建議在睡前少喝點牛奶,把牛奶量控制在200ml之內。
三、心排毒 心主脈,氣溫漸漸攀升,人的心火隨著天氣慢慢攀“升”。 心排毒降心火 毒發狀況: 1、舌頭潰瘍。舌與心臟相通,如果潰瘍長在舌頭上,則是心火旺的表現。 2、額頭長痘痘。當心火旺盛變為火毒之時,更會在額頭上出現痘痘。 3、失眠。心臟毒素無法排除時,會影響睡眠,並出現胸悶、刺痛的現象。 最佳排毒時間:11點-13點 如何排毒: 1、飲食:來杯冒熱氣的熱可可 可可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多酚成分,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調節新陳代謝,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健康,尤其對心臟的健康有利,還能降低膽固醇含量。 2、穴位:左右手交替按壓少府穴 少府穴位於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力度以不致疼痛為準,左右手交替。 3、動作:深呼吸放輕鬆 當心包經開始工作的時候,你可以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 4、習慣:午後小憩一會兒 午時是心的“主時”。心經當令的時間,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靜臥閉目養神或小睡一會兒,但午睡不宜超過1個小時,否則易引起失眠。 |
四、腸排毒
腸主津,作為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環境,直接決定你是否可以保持年輕狀態。
毒發狀況:
1、下巴長痘。腸道毒素不能清除就會積累宿便,從而使下巴出現痘痘。
2、肌膚迅速老化。如果不能及時清空腸道,人體廢物會在腸內產生達120多種毒素,換來的是皮膚的加速老化,面色暗黃無光澤、皺紋加速形成、色斑加重。
最佳排毒時間:5點-7點
如何排毒:
1、飲食:海帶加速腸蠕動
中醫專家指出,海帶中富含的碘可促進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的代謝,並防止血液酸化,有助於潤腸通便,而且熱量很低,膳食纖維豐富,能加速腸道的運動。
2、穴位:按壓天樞穴
天樞穴與腸道聯繫緊密,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它位於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睡前用雙手食指指端同時迴環揉動天樞穴50-100下,逆時針順時針方向各重復一次。
3、動作:用力蹬腿刺激小腸經
午餐後20分鐘,用力地後蹬腿,就可以刺激小腸經,讓小腸有效蠕動。而且,還可以解決午後的春困問題,讓下午的生活、工作更加清醒。
4、生活方式:大口喝水助排毒
大口大口喝水其實是最簡單最快速的倡導排毒法,當人的吞咽速度加快時,腸道會得到強有力的刺激,身體中的脂肪毒素會首先被倡導排出體外。
五、脾排毒
脾主運,有消化、吸收轉輸營養養物質和水液功能。
脾排毒助消化
毒發狀況:
面部長斑。當身體的濕氣過大時,脾臟的功能就會受到威脅,導致脾臟的消化排泄功能不佳,讓毒素沉積於此,如果沉積在脾臟的毒素不能順暢排出,容易出現面部長斑等現象。
最佳排毒時間:09點-11點
如何排毒:
1、飲食:時不時吃點酸
常吃酸味兒的東西可以幫助脾臟排毒,如烏梅、醋,都是用來化解脾臟中沉積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脾的消化功能,使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
2、穴位:商丘大橫助排毒
試試按壓商丘穴,它位於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腳交替做。也可以在上午9點到11點時,按 壓位於經過脾經的大橫穴,以肚臍為起點繞腹部畫圈,再以乳頭為起點向下延伸,兩條線的交叉點即是大橫穴。可以促進脾經的暢通,從而增加脾臟鈍感力,增強營 養吸收,加速毒素排泄。
3、動作:輕捶小腿提升脾功能
蹺起二郎腿,任意一隻手攥起拳頭輕捶小腿處,連續敲打5分鐘。因為脾經經過於此,對此處的輕輕捶打可以刺激脾經運動,提升脾功能,讓長期淤積於此的毒素順利排出。
4、生活方式:餐後微運動
餐後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消化或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在脾胃。所以,飯後不妨走動走動,但不宜劇烈;也可以活動腳趾及腳部,練習用腳趾抓地,促進脾臟排毒。
六、肝排毒
肝藏血,讓肌膚如桃花般水潤粉嫩。
肝排毒讓肌膚水潤
毒發狀況:
1、情緒容易抑鬱。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臟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2、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最佳排毒時間:1點-3點
如何排毒:
1、飲食:牛蒡固氣又排毒
牛蒡是日本人氣最高的養肝食品,你也可以在國內大型超市買到。他能振奮元氣幫助肝臟排除毒素,如果你最近電腦使用過度,眼睛勞累,可吃些牛蒡緩解。
2、穴位:輕柔太衝穴
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腳交替按壓。
3、動作:每天按摩耳朵
用雙手食指和拇指指腹分別捏、揉左右耳尖半分鐘;然後捏揉左右耳垂,先輕輕捏揉半分鐘,使耳垂發紅髮熱,再揪住耳垂向下拉,反復拉10次;最後右手繞過頭頂,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左耳耳尖向上提拉10次,換左手同樣方法即可。
4、生活方式:保證深度睡眠
肝經的值班時間需要人體處在深睡眠階段才能給肝臟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此,懂得放鬆自己,並在11 點時關掉臥室的燈才是最佳選擇。(愛美網論壇)
責任編輯:袁丹華
把握初秋、仲秋、晚秋的進補脈絡
華夏經緯網 2011-09-05 13:49:21 | |
肝臟是人體最要的器官,它的解毒功能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保障,因此,秋季進補顯得尤為重要。秋季進補不僅有利於肝臟恢復,而且對提高免疫力渡過冬季大有益處。秋季如何進行進補?39健康網編輯採訪了廣東省中醫醫院肝病科池曉玲主任,指出初秋、仲秋和晚秋如何進補。
專家簡介:池曉玲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
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理論修養,熱愛中醫事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辨證施治、中醫心理治療、情志療法、 中醫外治法及藥膳食療、養生保健,尤其擅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指導臨床診療,提出並實施中醫多維立體系列療法體系治療肝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纖維 化、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療效顯著。
秋季進補——初秋平補
初秋選用平補之品:如魚、瘦肉、禽蛋、奶製品、豆類以及山藥、紅棗、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秋季進補——仲秋潤補
“燥者潤之”——適當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橄欖、百合、銀耳、蘿蔔、鱉肉、烏骨雞、鴨蛋、豆漿、乳品等。
“少辛增酸”——酸甘化陰,宜進食酸味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柚子、獼猴桃、檸檬、山楂等。
秋季進補——晚秋滋補
晚秋宜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底補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
專家:秋季進補有四忌 推薦七種進補粥湯
池曉玲主任提醒道:“秋季進補並非只要是補品吃了就行,也並非多多益善,也有些人會誤以為價格越貴的補品效果越好。
秋季進補也有所禁忌,一是忌亂補: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二是忌慕名進 補:並非價格越高的補藥越好;三是忌虛實不分: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四是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有些網友認為煲湯粥比較麻煩,池曉玲主任以她的經驗告訴大家:“煲粥湯其實比較簡單和省事,準備好材料後放在鍋裏熬,然後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下面為您詳細介紹七種進補粥湯的做法:
1.杏仁川貝百合粥
原料:杏仁30克,川貝母15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杏仁、川貝母、百合洗凈,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先煮1小時,撈去藥渣後放入粳米,再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
2.黃芪淮山藥粥
原料:黃芪30克,淮山藥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黃芪洗凈,切成片,與淮山藥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將藥渣袋撈去,放入洗凈的粳米,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
3.銀杞菊花粥
原料:銀耳3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粳米100克。
上述用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後調入適量冰糖服食。
功效:養肝、補血、明目、潤膚。
4.芝麻粥
原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煮粥,待粥成後,拌入芝麻同食。
功效:養血潤燥通便。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5.胡蘿蔔荸薺瘦肉粥
原料:胡蘿蔔200克,荸薺100克,豬瘦肉20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胡蘿蔔去皮洗凈切小塊,荸薺洗凈切小塊備用,豬瘦肉洗凈切片。豬瘦肉用沸水飛水後,與胡蘿蔔、荸薺以及淘洗乾淨的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米爛粥成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養陰生津。
6.百合梨湯
原料:鴨梨1個,百合、麥冬、川貝各5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鴨梨洗凈切塊,與洗凈的百合、麥冬、川貝共同放入燉鍋,隔水燉1小時,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
7.銀耳木瓜湯
原料:銀耳30克,大棗5枚,鮮木瓜50克,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以溫水浸泡30分鐘,大棗洗凈去核,鮮木瓜去皮切小塊,上述3味一同放入燉鍋,燉煮到銀耳熟爛,調入冰糖即成。
功用:滋陰潤肺。(39健康網)
責任編輯:袁丹華 引用網站: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