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仁武宮主祠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即宋代名醫吳夲(註 1),為泉州籍移民及醫界的 守護神。據傳,明永曆27年(1673)鄭經西征時,將原屯田於今高雄仁武者,改調至諸羅城鎮守,官兵中有自泉州恭奉大道公神像來此,作為屯田的守護神。永曆31年(1677)官兵建小祠祀之。

 
康熙 40年( 1701 )諸羅知縣毛鳳綸首創建廟,是為諸羅縣祀保生大帝最早廟宇。然為紀念主神係仁武鎮官兵迎奉而來,乃命名為仁武宮。

 
昭和 13(1938)市尹川添修平廢合寺廟之事件,本宮神像移奉城隍廟,廟產為日人伴八郎占據,開設南和商行。宮內所有文物全部遺失,僅存安奉城隍廟開基保生 大帝等神像,及道光年間石香爐。民國34年(1945)嘉義士紳集資購回仁武宮產權,民國36年正月初一恭迎保生大帝歸廟安座。自民國50年起,多次陸續 重修前殿,廟壁,拜殿,後殿,廟埕等。


二、史蹟珍視


(一) 仁武宮緣於明鄭時期,與「仁武鎮」軍屯天興州有關,創建明永曆年間,甚具歷史意義。


(二) 尚保存道光 15年(1835)的石香爐,及原祀大道公神像。


(三) 文武門神為潘麗水大師(註 2)彩繪,具藝術價值。


(四) 雖經多次修建,廟體原貌未失,彩繪,石雕、木雕、泥塑、脊飾頗為精緻,龍蟠虎踞,雕樑畫棟,氣勢雄偉。


1:保生大帝生平


保生大帝姓吳名夲(ㄊㄠ '),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4年(979),幼時神童,年少成名醫,據傳,曾獲宋仁宗加封「御史太醫妙道真人」,由於懸壺濟世,妙手回春,醫德高尚,官民景仰,而被奉為神醫,流傳許多普濟眾生,護國佑民的故事。


明永樂 17年( 1419 ),神醫顯靈,治癒皇后乳疾,受封為「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是吳夲被稱為「保生大帝」的由來。


2:近代寺廟彩繪重要匠師包括郭新林、陳玉峰及潘麗水等,台北保安宮及台南地區許多廟宇彩繪都是潘麗水大師的作品。


 


創建:永曆 31年(1677)鎮守官兵建小祠。   


康熙 40年( 1701 )首倡建廟。


民國 50年起陸續重修多次。


位置:嘉義市東區仁武里北榮街 54 號  


電話:05-22762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修道法分享 的頭像
    靈修道法分享

    *靈修道法*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