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此尊是以黏土雕塑乾燥後  上面加三層綢布而成】


 


宗教探密


 


善惡終有報  來早與來遲  細說城隍【一】


 


陰陽原有別到此地饒舌何用  報應本無差願汝曹撫心問誰


 


花 蓮城隍廟奉祀的主神當然是明斷人間是非的護國城隍,然在重建前,大門上方所懸掛的一塊牌匾卻是「鄭聖祠」,此一牌匾曾經護衛著城隍廟被拆除的危機,鄭聖祠 的一段過往歷史容續篇再敘,先闡述花蓮城隍廟的沿革,以享讀者。「善惡難欺不必階前多叩首 瑕瑜了徹豈容臺下細搖香」此對聯說出俗語所言「舉頭三尺有神 明」善事多做惡事勿行。


 


聖安宮時期之城隍廟


 


    花蓮早期為沼澤峻嶺之地,原住民部落盤據,漢人開發較晚城隍廟之建亦遲。原有信徒於明治十六年間在忠孝街自宅(原三劍汽水工廠對面)設壇奉祀城隍爺,然狹隘簡陋。後有士紳蘇清秀發起募建城隍廟,座落於花蓮市區成功街中段。西元一九三二年(民國21年)十二月興工,一九三四(民國23年) 年十一月竣工。為水泥磚瓦混造之舊式廟宇,有正殿,偏殿,廟埕及酬神戲台,奉祀皇都護國城隍爺,定名『聖安宮』。門柱有聯曰:「城郭固而高善士幾重皆得 入;隍池具廣大惡人一個不能通。」民間俗稱城隍廟,亦有言「聖安郡」者。 農曆十月十六日 為城隍爺誕辰,例有慶典。此後,城隍廟成為居民宗教信仰聚點,慶典時酬神、繞境、演戲,熱鬧歡樂;平日則信徒膜拜、祈福、消災、解厄,香火不絕。


 


鄭聖祠時期之城隍廟


 


 


西元一九三八年(民國27年)日本在台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欲摧毀各地神道廟宇。惟奉祀鄭成功之廟宇可存之(因鄭成功之母為日本人),致城隍廟有被拆除毀棄之虞。信徒憂心為護廟計,乃藉詞一九二六(民國15年) 年建於成功街與忠孝街交會處之「鄭聖祠」簡陋陳舊實應拆除,可將祠中奉祀之開台聖王鄭成功移至較具規模之聖安宮合祀。此議幸得日人之默許,乃拆除鄭聖祠移 鄭成功神尊至聖安宮與城隍爺合祀,改聖安宮為鄭聖祠,於前殿門楣懸掛「鄭聖祠」扁額,終能保存城隍廟。而民間仍慣稱「城隍廟」。此乃城隍廟曾稱鄭聖祠之因 及其合祀城隍爺與鄭成功之由。


當 時為保存城隍廟諸神金尊,權宜之計就把城隍爺的官帽幞頭(唐人幞頭,初止以紗為之,後以其軟,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襯起。謂之「頭幞腳展」,即官帽帽沿兩旁 平直往外展出的飾物)摘下,其酷似鄭成功之像,而其他眾神明金身,則由信眾迎至家中藏匿,「鄭聖祠」只留城隍爺(此尊神像係由居住鳳林一位雕塑家,以黏土 塑好神韻後,等乾燥上面再加三層綢布雕塑而成)及由「鄭聖祠」迎來的國姓公---鄭成功神像合祀。現城隍廟殿內謝、范將軍(軟身)即是(舊的)神將,當時由一位叫阿蜜的請回家,以麻布袋裝著,放在家裡的閣樓藏匿,到民國34年台灣光復才重回廟堂,而其他的神尊則有的沒歸回廟堂。


 


 


   
城隍廟外景


 



城隍廟內景




七爺~謝必安將軍




八爺~范無救將軍




城隍夫人


 



註生娘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