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老師專欄
2010/04/12 13:48

前言


學生問我,老師你怎麼能懂那麼多東西呢?


我回答說要有「求知欲」,『多讀書、多學習』啊!


我告訴她,家母從小就是教我多讀書,無論好的、壞的甚麼樣的書都可以看,所謂「開卷有益」就是如此,否則你沒看過、沒學過,如果來論定何謂的好壞呢?


當然看到好的就要一直追求下去,看過壞的則當引以為鑑,如此簡單而已。


前幾天看書時,剛好看到這篇諸葛亮寫給七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只有短短的八十幾個字,覺得對於為求學做人的功夫,有精簡而且具體的提示。


所以就把它摘錄下來,並做了白話語譯,提供給學員們作治學精神的參考。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嘆窮廬,將復何及也。』


 


【語譯】


君子的行為,是以求靜來修養身心,以儉節來培養自己的性德。


不能清靜寡欲就無法確立志向,沒有靜定的功夫便無法求到遠大的學問。


求學問必須要練習靜定,學習靜的功夫。


人生作人作事的本事,必須要廣求學問才能得到。


只有廣學多聞,才能讓自己知識豐富,擁有廣大的才能。


要是無法學會靜定,則人生就成就不了大學問。


懶惰輕慢、得少為足,自認為了不起,就不可能再有所進步的。


冒險、偷巧得來的學問,一定是不紮實的,反而會讓自己心浮氣躁失去理性,而成就不了大事。


年齡跟著時間,一下子就跑掉了。


人的意志、志氣,隨著年齡老去,勇氣也會漸漸消失掉。


人很快就會老了,像枯葉一樣掉落下去。


難道要等到老了,自己再來後悔嗎?


到那個時候就來不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修道法分享 的頭像
    靈修道法分享

    *靈修道法*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