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靜坐五養秘訣
[一]-- 養心詩
長生之法,必先養心而寧神。
心者:無色無相,無有形狀,無所不包,無所不納,
為天性棲息之所。
何謂性? 吾之元神也。
神得安寧,如主翁正位,一家老幼尊卑,各安其位
神之不安者,妄念之擾也。
修心要法,遣慾寧神,靜心為先。
靜心之法,止念第一。
方寸之所,鍊得如銅牆鐵壁;
起一念,除一念;
心魔若不生,外侮不得入,百魔不敢侵。
苟能內府堅固,舉凡寒冷風熱,聲色貨利,何能擾亂呼?
心為一身之主,一切行為造作,思維意識,皆心之作用,
欲觀此心,必須每日靜坐參思,了悟心思,
則能觀察妄念生滅之所,念起即除,始吾心光明朗徹。
上燭天宮,下照幽冥:陰魔邪孽,望而卻步。
如此,則吾心正矣!
心正則世間喜、怒、哀、樂;生離死別;
外緣諸事,不能亂吾之心;若能萬緣俱靜,
諸念不興,而達到清心寡慾,則能安然自在。
試問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賊能擾吾心性
何一不從多慾中來。無慾則五蘊皆空;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
色:一切凡眼所見有形有色之物質
受:一切外緣領納之心.
想:心中所生一切妄念思想
行:心受外緣引動而追逐不停
識:辨別親疏好惡、執吾分別之意。
五蘊空寂
心中純是天理流行、人慾淨盡,豈不立地成佛呼?
此法行住坐臥皆可為之,不必擇地也,
勤而行之,數日即有效驗。
[二]--養肝詩
養心之後,必須平肝以順氣。
蓋肝為心之父母,母不寧靜,子必猖狂。
『肝之五行屬木,心之五行屬火,木生火故肝為心之父母』
人之產生慾念情緒者,以為心之所使;卻不知皆肝助之也
欲令心火不上燃,必先使肝風不鳴條,肝安其所,心亦順則矣!
平肝之法:
於靜坐之時,先平心念:
勿思可喜之事,使肝氣散。
勿思可怒之事,使肝氣盛。
勿思可哀之事,使肝氣衰。
勿思可樂之事,使肝氣弱。
四念之情,皆心之用,而肝實主之。
巽女之風,炎於上焦,則耳目受病.。
延中則胃腹受病。
及下則下體受病。
若肝經寧謐,心不妄動,萬緣寂靜,則百病自除。
由是而身安,多享天年,老而不衰矣!
[三]--養肺詩
人體如一小天,天不息,,人亦不息安有死理.
其所以死者,皆因萬慾攻其心,萬事勞其形,
以致氣盡而亡,殊可惜矣!人所以常存者,氣也.
肺為氣出入之門戶
肺中一有阻滯,則不能引腎經之水滋潤諸臟
積而不化,則生痰起病,死生所關
非細故也,靜坐之時,心火不炙
不能爍肺中之金[金者腎氣也]
肝氣不動,則肺暖而不冷[肺暖則腎氣上升]
勿食過辣之物,奪肺之權
使肺氣常行,腎水常升,五臟火息
微痰不生,百病消除矣
依法做去,自能領悟其妙.
[四]--養脾詩
道以五行化生萬物,人得之以分五臟.
萬物得土而生,金木水火依土而存.
故培厚土為最重要也
脾得五行之土,若能培之自然常養肺金.
導引腎水上升.
制心火使不能起,肝風自可息 ;
五行順調.相培相生.則雖惡疾.可以漸化矣!
培養之法無多,只要一心切忌力行;
勿食生冷之物→使脾氣不調.
勿食肥濃之物→使脾氣壅滯
勿食辛辣之物→使脾火上炎.
恒淡嚐薄味,以清黃土中宮.
則脾氣清虛,飲食易化,自然疾病不生
此為外在之調養.
若能永除惡事,厚積功德.
淨化身心,必能含宏光大也!
人能保養脾土.如坤之永貞,有何生老病死.
若能依法而行,俾脾土博厚,必然體健身輕,而服藥何為也!
[五]養腎詩
養 [靜] 乃修道第一要義
欲保腎固精.非[靜]養不可除此皆邪道也!
道以氣生人.人德氣而成身.而精寓焉;
精化為氣.故得長生久視.
內景經云;謹守精室勿妄洩.保而祕之可長生.
精室者腎也.
腎為藏精之海.情根不斷.則精必洩.
況心與腎相連.苟愛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
斷之之法.先以理斷之.
芙蓉白面.不過帶肉骷髗
美豔紅妝.乃是殺人利刃.
情慾一起.當下立斷.此固精第一要法.
其細法又有三焉;
心不可勞. 勞則虛.則不與腎續故精走
不可過於飲食.過食則心氣不與腎氣通.故精阻
過飲則心氣不與腎氣調.故精蕩.
是以一切勞動飲食.心中皆要存神酌量.不可過分.
除此一魔三害精可固矣!
五養秘訣
精固焉,精固則腎水上泛,
.制伏諸臟之火,水火交融.
水火既濟而後心志寧謐.血氣和合.
亦可換鬚易髮,返老還童,此養腎之要道也..
然精有有形之精.無形之精;
陰陽相媾,萬物化生,此為有形之精.
人至六十四歲,真精已竭.
欲此無形真氣,流轉吾心,復已竭之精.
總不外[存無守有]四字:
存無者,存無先天之氣也.
要在大靜真空
寂靜其心為大靜.空無所空為真空.
如此靜空則識銷,識銷則性見.還吾無極.渾渾穆穆
寂寞無朕,乃為存吾先天之氣也.
守有者,守吾後天之氣也.
照前說固精之法做去,又照前養之心法,鍊得心如銅牆鐵壁
靜坐之時.將此靈明之心提起.威武不屈,使心如金剛降魔杵.
圓融融,光灼灼.
一有魔念起處,無論是理是慾.是善是惡.一概斬除.
不令此精消耗.乃為守吾後天之氣也.
即以後天補先天,氤氤氳氳,渾渾沌沌,
俾吾之元神.聚而回風.散而混合.
則神能運氣,氣又生精,此種妙理,當修而自悟.
每日靜坐.使神不散.氣不溢
久則神氣交感,坎離渾合,精自充滿矣
除魔詩曰:
談道言玄 有萬千 人人自謂 得真詮
那知大道 無一語 靜裡須參 一字禪
談道萬千.總歸一字 [靜] 矣!
蓋心靜則無慾‚無慾則無擾‚一切魔念不得擾吾真性.
吾心最好動也.方才坐下魔來攻.守之之法[忍]而已;
念頭一萌‚無論是理是慾‚一概斬除‚攝定此心‚
鍊得心如太虛.內外潔白堅貞‚方是無極大道‚本來面目.
其攝心之法‚生死二字而已;當萬端交錯‚總不過聲色貨利‚
喜怒哀樂‚恩愛情仇諸大魔‚此時當以真吾為主‚
外物為仇‚自思曰:吾若死時‚此具皮囊委諸黃土‚
此聲色貨利皆造業之具. 喜怒哀樂‚恩愛情仇皆虛假之境.
形已無存‚留此造業之具‚虛假之境何所用之.
常念及此‚魔安得逞其技乎?
然魔力甚銳‚吾心雖常如此觀照‚而魔之堅剛勇猛.有時能奪吾之明
授吾之心‚每每不知不覺入於魔境‚
又須養得心如銅牆鐵壁‚嚴守密護‚魔念一起, 鋼刀立下, 方不為其所搖.常思吾若得道,上朝天闕,下照幽冥.解脫自在,成仙做佛.
天下尊貴不朽. 常思如此, 魔安得勝‚不但不為亂‚而且反為援.
蓋其始也‚魔為擾吾之賊寇‚及其後也‚魔為助吾成道之功臣‚
所謂無魔不成道. 爾由勉強而純熟‚由純熟而自然‚
則坐定之時‚開眼見道‚闔眼見聖‚天地萬物盡現吾前‚
迎接不暇‚何魔能亂吾心哉. 到此地位,
心火靜, 肺金融, 脾土旺, 腎水足, 肝風永息,
可以身輕暇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