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乙救苦天尊聖紀
太乙救苦天尊又稱「救苦天尊」、「青玄上帝」、「東極青玄上帝」.
道教稱太乙救苦天尊是專門拯救世界受苦和不幸墜入地獄者的
天神,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號,就能得到感應。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頭戴冕旒,身著朝服,
「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寶芳驀林中之九色蓮花
寶座,周圍有九頭青獅子口吐焰火,簇擁寶座。天尊頂上環
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神真、力士,金剛、神王、
金童、玉女侍衛身旁。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學理論名詞「太一」演變而來的。
「太一」的元氣是先天地萬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
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可以說「太一」即「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們將「道」的別稱「太一」尊為天神,
並用太一之神名來命名星辰。太一星屬紫微垣,在紫微宮門外,
天乙星之南, 今天的龍座內,是一顆恆掛中天,永遠閃爍的亮星。
古人認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靈自然是太一神。因此就由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生、無滅、無始、 無終的元氣「道」演化而來的至大、至空、至虛、至玄,概念抽象,形象模糊的元氣之神「太一」神便成了直觀的、易於想像的、
便于供奉的太一星神。
故而,早在戰國時楚國已有祀奉太一祠廟。
漢武帝時,在長安東郊建太一壇,並建五帝壇於其周圍,
以五帝為太一之佐,禮祀太一。「天神貴者太一」。
道教創立後,太一信仰即被道教吸收並尊稱其為「太乙救苦天尊」,將其納入道界諸神體系,在太清玉虛聖境,策名學道,號令群真。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稱為太一福神,在世間稱為大慈仁者,
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鎮邪時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淵泉稱為洞淵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貴、最聖、最靈,
他于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
凡人在危急之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
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纏身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
疾病即癒,獲得安寧.總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即是生成宇宙萬物的元氣,無處不有,無所不能,時時刻刻在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太一是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元氣大無不包,細無不入,
在谷滿谷,在坑滿坑,彌滿八極,無往不在,因而「遍滿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太一神演變而來。因而它積氣成神,聚則成形,
散則為氣,也像元氣一樣, 無處不有,無往不在,遍滿十方,
無所不能。
道經【救苦誥】中稱,太乙救苦天尊
「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
普渡眾生億億劫中渡人無量。」「十方化號」即是太乙救苦天尊
方便于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化為靈寶十方救苦天尊。
這「十方化號」是: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北方玄天玉宸天尊
東南好生度命天尊 東北度仙上聖天尊
西南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太乙救苦大天尊:救苦十方,濟渡人鬼,
救苦救難,化身無數,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
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聖人、帝君,或為貴人、
天尊,或為金剛、神王,或為力士、魔王,或為道士、天師,
或為老君、皇人,或為功曹、天醫,或為男人、女人,
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伯、
雨師,總之「神通無量, 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超渡孤魂脫離苦海。太乙救苦天尊還是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靈魂的天神。 所以,過去道士打醮、做道場、辦喪事,
都會恭請太乙救苦大天尊降臨,施食眾鬼,超度亡魂。
太乙救苦大天尊 由九頭獅子推車,十侍弟子相隨,
金鑾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環錫杖,摯玉明寶扇,
有金晴獨眼鬼跟隨,親自下到鬼城酆都地獄。
豐都大帝、十殿閻羅王即刻度虔誠恭迎。天尊為地獄鬼眾
及各方孤魂野鬼講經說法,用楊柳枝蘸金玻盂中的甘露水,施食鬼眾,超度十類孤魂 脫離地獄苦海,或升臨天界,或轉生人世。
世界分為三個空間,即天間,人間和陰間。天間是玉皇大帝
和神仙為首的神仙世界,人間世俗中成道、
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福氣,
死後都得去陰間報到。
人一旦墮入陰間地獄,尤其十八層地獄,永世都不得超生。
為了救度地獄中受苦受難的眾生,
佛道兩教專門配置了兩位尊神主管教化,使之脫離苦海。
佛門中有地藏王菩薩,而在道教裡,則是太乙救苦天尊。
據稱,不僅是被打入血池地獄的女性,
凡是被打入地獄的靈魂,只要他們的親族或遺族帶著
太乙救苦天尊 傳授的神符向神靈祈禱,下地獄的親人便一定能得救。
換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難之人,
超度地獄鬼魂的最尊貴天神。
*******************************************
混元太乙救苦天尊 息災 超渡大法儀軌
稟文 煙供 火供 上香
一. 虔誠祈請 混元太乙救苦天尊 降壇護法
[眾等一起誠心禮拜]
二. 禮拜主壇天尊 [敲四聲木魚,罄一聲]
持 太極天罡手印置心輪
恭誦 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聖號 [三遍]
---大慈大聖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 ---
三. 持 太乙天罡神咒
--- 嗡咕嚕目那唆哈 ---
四. 恭誦禮讚文
妙道真身獅子座 紫金瑞相金光體
隨機赴感神威猛 誓願無邊智慧明
大聖大慈大天尊 大悲大願護善靈
十方化號應化身 普渡眾生施法雨
尋聲赴感救苦難 太乙救苦大天尊
加持吾身神通力 授法灌頂金光體
密語真言有感應 神通發感護萬民
五. 恭誦 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聖號 [三遍]
--- 大慈大聖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 ---
六. 持咒 --- 嗡邊喳咕嚕目那唆哈 ---
七. 恭誦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
大 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 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惟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 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誦畢 敲罄一下 虔誠禮拜一次***
八. 持 太乙天罡神咒
--- 嗡咕嚕目那唆哈 ---
九. 懺悔禮拜 唸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明貪瞋癡,
吾今誠心求懺悔 願除一切諸惡行
放下無明煩惱障 祈求清靜智慧明
若過去有人 欺吾 損吾 欠吾 害吾者 一概捨離 不予追究
若過去吾有 欺人 損人 欠人 害人者 願受一切果報
無怨無悔 並願誠心懺悔 祈求解業赦罪
十 持 赦業真言
--- 嗡邊喳咕嚕貝瑪悉地吽 ---
十一. 迴向偈:
一念誠心祈求 大慈大聖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
領受弟子甚深懺悔 敕解怨業 淨化業識
超拔冤親債主 九玄七祖 離三惡道
得生人天果位
賜福弟子 身心清淨 智慧開明 平安吉祥 叩謝天恩
十二. 以此恭敬禮拜
大慈大聖混元太乙救苦大天尊 [三遍]
誦畢 敲罄一下 虔誠禮拜一次
十三. 持咒
眾等持 太極天罡手印 [或合十]
恭誦 太乙天罡神咒
--- 嗡咕嚕目那唆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