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銀髮族退休後 謹防失眠襲擊


文/單家祁 2013-7-29


63歲的K先生是退休主管,到診間時滿臉愁容。退休這一年來深受失眠所苦,雖然嘗試了很多方法想要幫助自己入睡,反而越睡越差,近來更覺得記憶退步,擔心自己是不是要失智了?因此到門診求助。


一般來說,失眠指的是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無法使其恢復精神,發生頻率至少每週3次,並影響白天生活。


過分集中注意 反更難入睡


常見的入睡困難是指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往往和焦慮有關,有時此焦慮是因為個案對睡眠本身有著固著期待或信念,如「一定要睡滿8小時才夠,不然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個案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眠困擾,常會嘗試各種方式,卻多半適得其反,成為失眠的維持因素。


問診時發現,K先生的個性著重細節、追求完美,原本想在退休後好好養生、和家人享受退休生活。他在退休前工作忙碌,每天倒頭就睡,睡眠時間約6小時,白天精神也沒任何問題,但退休後聽說要睡足8小時對身體好。


下定決心養生從睡好覺開始,卻發現怎麼都睡不到8個小時,他試過提早上床、睡前運動等方法,卻發現躺在床上想入睡,卻越來越難。大半年下來,覺得白天精神、體力越來越差,到了傍晚,只要一想到「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睡著?」忍不住心情低落。


睡眠是放鬆的過程,許多失眠個案都說:「睡前沒有胡思亂想,只想著要趕快入睡。」但這個過程其實是在集中注意力,進行睡意及身體放鬆程度的自我偵測,更難入睡。


提早上床反而會增加入睡前焦慮、睡前激烈運動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也不利入睡。K先生對於睡眠的固著信念是擔心因睡不好導致記憶力不佳,甚至最後變成失智症。但筆者曾回顧社區長者睡眠與認知功能之間關係的文獻,發現目前並無確切共識認為失眠會導致失智症。


K先生討論後,決定短期施予藥物並搭配認知行為取向的非藥物治療,包括睡眠衛生、放鬆訓練、一再澄清及保證其固著信念不會發生。過了一段時間後,K先生已不再需要安眠藥物而能自行入睡了。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本文摘自: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29/today-health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