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在道上

2010/09/13 23:35



  每個人都行走在自己的道上,選擇要的、選擇我們不要的。當事情不如自己想像時,就希求另尋想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一切都順自己的意,叫做想要的,是嗎?


 


   修行,講機緣。常說,要把握機緣、把握善緣。時機成熟,還需由當事人自行決定,決定順著道的力量前行,或是決定讓機緣錯失。這裡頭沒有對與錯,人,本來 就具有做決定的能力。也因為如此,所以也承接做了決定後的責任。原來,人,在學習自我負責的能力。然而,覺醒,是一種高越的自我負責。


 


  機緣,一旦錯失即過。不一定下次還有機緣在等待著我們。近幾年發生了許多天文異象,都是隔幾十年、百年難得遇到的時機。想要看到天文異象,就要等幾百年之後。機緣,不也如此嗎?


 


  修行,是人人有機會也沒有機會的。總想著,下次我再去禪修、下次我再去參加法會、下次我再去佈施…有很多的下次,似乎“下次”是種永無止盡的“機會”。


 


   在「無常」裡沒有「下次」。無常來時,沒有機會可言。如果心裡有無常的想法,那麼,我們還有「下次」的想法嗎?珍惜每次的學習與機緣,會來到身邊的事物 背後都有體悟的價值。來到身邊的事物也在試煉我們對「理」的認知程度,佛經裡記載著「佛陀」及「諸佛菩薩」的對話及闡述的真理,為什麼不在裡頭瞭解、學 習、體悟呢?反而要聽人說的種種。


 


    傾 聽,是重要的。選擇聽的內容,更重要。因為耳聽入心。若失去了「理」的基礎,那麼,藉由聽入的訊息,就會對人的心理開始塑形,在沒有「理」的辨證基石之 前,要很小心你所聽的內容。佛法,教導我們的是「親證」。而非「聽證」。蜂蜜是用來嚐的,不是看的。花的芬芳是用來聞的,不是想像的。最後用以下的內容來 分享。


 


佛 陀即將滅度之時,身體側躺於榻上。佛弟子阿難和眾比丘隨侍在旁,眼見佛陀將要捨身進入涅盤,不禁傷心痛哭。阿難面對佛陀泣訴道:「佛陀即將離開娑婆世界, 弟子將痛失指引,請佛住世,不要離開我們,不然我們將沒有任何依歸。」佛陀餘氣猶存,輕嘆一口氣說:「阿難,你不必擔心,只要照著我往昔所授與法門,寤寐 精進,必然有所得。」




  阿難緊張的問道:「偉大的佛陀,我如何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會偏離?」佛陀目光一亮回答道:「世人只要按照四依止,必能如同 佛陀在世,將不背離正法!」阿難高興的說:「請佛陀示下!」佛陀語氣緩緩的說出:「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阿難很興奮的說:「善哉,佛陀!我們只要依循佛陀教法,而不遷就任何人改變佛法內容;依照真實的教義,而不輕信別人舌燦蓮花的言語; 依靠澄明的般若智慧,而不讓世俗的價值知識迷亂;依據當下就能解脫的法門,而不是透過任何形式才能開悟的方法,經過這四道檢驗,便能完全符合佛法大義,弟 子定會歡喜奉行!」



  佛陀此時身體已經異常虛弱,以僅存的一口氣再次為阿難與眾比丘說法。佛陀輕道:「未來末法時期,閻浮堤眾生,其性剛強,度化不易,其 質駑鈍,學佛者人多,有成就者少。」阿難問道:「如果將來遇到外道教徒破壞佛法,眼下佛門弟子如何自保?」佛陀嘆道:「將來毀佛滅法,出佛身血者,必不是 外道眾生,而是佛門中人。」阿難聽完,內心當下驚駭莫名,直問該怎麼辦?佛陀娓娓道出:「世人毀佛,皆因貪嗔癡三毒,我輩中人應以戒定慧三法修行。如來弟 子當『以戒律為師』!」阿難聽完若有所悟,口中喃喃自語說:「
以戒為師……。」佛陀閉目,進入大圓滿光明寂靜淨土。

 


戒, 就是界。結界的用意為何?當細思量。了悟之後,就能出戒。如同學會腳踏車前,多了兩輪的扶助是保護我們不受傷害。學會後,多了的兩輪反而造成了障礙。取捨 與放下,就在其中。所以一旦修成,便能出三界。在修行還未上手以前,戒,是不可忽視的。在進入更深入的體悟時,自然會瞭解「戒」的意義而不被障礙。沒有捨 也沒有得。


 


以上純粹想要分享出來,我是個極其普通的凡人,也抵勵自己能認理而修、認理而行,沒有說教,有的是相互支持行走在道上的夥伴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並予以祝福,不是辱罵與批評。有的是真心的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道法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